这段时间,认真读完了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药与酒的关系这篇文章。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深有感触。下面分享一下我读书的所学到的知识与心得体会。首先读这篇文章,我会去了解作品本身的写作背景、内容、结构、写作风格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等,其次我还有很兴趣去了解它的作者。本篇文章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演讲稿。后收入《而已集》。它的背景是鲁迅于1927年7月23日在广州市教育局所主办的夏期学术演讲。当时正是国民党在广州举行了“四一五”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之后,鲁迅的许多学生也被杀为了表示抗议,鲁迅已坚决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借古喻今,来表达对国民党反动派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愤懑。鲁迅先生的这一篇文章是以时间为线索,从董卓之后,曹操专权开始一直到晋末。在时间主线索中又穿插从文章风格写到"建安七子”,然后引出何晏服五石散,接着又伸展到“竹林七贤”与酒。最后鲁迅又深入当时社会状况。
本文章第一部分简介魏晋风度产生的背景:汉末魏初曹操当政,尚刑名、尚通脱。第二部分简介尚通脱对曹魏时期文人的影响。第三部分介绍魏晋风骨在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身上的表现。第四部分简介何晏在魏晋风骨发展上的作用。第五部分详细分析五石散对魏晋文人和魏晋风骨的影响。鲁迅先生曾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提出过这样一种理论, 他说:“魏晋时代,崇奉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的。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鲁迅先生认为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一类轻薄亵渎礼教的文人,实则才是中国正统礼教的坚定维护者,魏晋时期所谓的崇奉礼教,实际是用以自利。将目光从魏晋乱世拉回到中国另一个动乱时期,鲁迅先生生活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类似嵇康阮籍的文人,他们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化,新道德,反对旧文化,旧道德,反对封建礼教,期中以鲁迅先生为典型代表,他批判中中国封建礼教,批判孔子。鲁迅先生曾发表过这样一种主张,认为当时的学生应当少看,甚至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籍,先生的言论在当时自然引起了诸多非议,鲁迅先生曾发表过许多激进言论,我们会疑惑,为何像先生这样的文豪,也会有如此激进的言论?我们可以从他的这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文章中寻找到合理的解释,先生要反对的是荼毒人民及被不轨之人利用愚弄的封建礼教文化。
当时面临着正难抗邪的现状,因此只有选择以一种激进的方式来拔除深植于中国大地五千年的毒瘤,从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中汲取营养,为中国注入新鲜的血液。所以鲁迅先生看似批判封建礼教文化,实则是希望重塑正统礼教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救亡图存,所以我们要学会更深层次的看待问题。鲁迅是一位伟大的启蒙者和青年导师,他的启蒙理想,表现为毕生致力于使中国的年轻人开启智慧,洞察社会,少走弯路,提高对生活挫折的耐受度,完成有建设性和创造力的人生。因此,对于年轻读者而言,鲁迅的启蒙思想极富营养。而鲁迅的启蒙思想,又集中体现在他面对青年和后学之辈的演讲当中。对于汉末魏初文风的评价,鲁迅即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文化风气出发,指出居乱世尚刑名立严法,为治世反清流斥执拗,遂促成文章清峻、通脱的风格,并据此肯定曹操的才能和功绩,从而将思想史、文化史与文学史相融会。
鲁迅所指明的魏晋文学的“异采有着类似的特征,那就是一作者的思想解放,敢于向传统旧说挑战,敢于别出一格二作品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反映了现实生活,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对当时现实的不满三文体和风格的创新。除此之外,魏末至,晋末的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醉酒癫狂,不遵礼教、狂放不羁以及得反映在文学作品上“狂放不羁、超脱、玄奥”的特点是这个时代“魏晋风度”的主要表现。通过品读这篇文章,我还了解到魏晋风度的几个特点:崇尚老庄,蔑视礼法,率性而行,参透人生。崇尚虚无,宅心事外,通脱世俗。推重雅量,即临危不惧、临变不惊、临乱不慌的精神自持性和外在的闲雅。崇尚药、酒、仪容美貌。包含有灵气、睿智、飘逸和洒脱,既是外在的风姿,又是内在的气韵的潇洒。能辩难析理,挥麈玄言,有洞见,有妙赏,有深情,有激烈急切和悲愤的精神。最后,从《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我们窥见到了鲁迅先生的影子,也从历史现实中瞻仰了鲁迅先生的高洁风骨。